徐工重型:谋变全球起重机市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 2007-03-14 14:00

   “我们将在3—5年内,让产品布满全球。”2007年初,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纯对外发布这一战略目标。 

  2006年,在连年增长50%—60%的基础上,徐工重型再次创下了销售收入63.7亿元的新高,连续4年位列工程机械单个企业之首,国内市场份额已达55%。依托国内独家掌控的单缸插销自动伸缩吊臂系统、底盘油气悬挂、智能控制等高科技核心专利技术,一举挤占了160吨—300吨全路面起重机,220吨—450吨履带起重机,53米、68米级高端登高平台消防车的进口份额。在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7000台总量中,徐工重型以平均12%的市场份额拥有了位列世界前三强的话语权,稳稳把控了全球32个国家、地区的主力市场。 

  在全力构筑中国和谐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环境下,徐工重型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强势引领作用,推动了民族工业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和影响。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2002年以前,中国起重机业最大吨级的产品是50吨,50吨以上市场由国际品牌主导似乎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中国与国外水平还相差10年”主宰着产业的舆论。
 
  2002年,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提出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大吨位的“三高一大”创新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大计定位在技术创新战略的推动上,总经理张玉纯快速实施企业乃至产业的变革,一举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全面升级。 

  “进取高端,构建全线竞争优势”。徐工重型在4年的时间里,对主机起重机产品群同步实施淘汰、升级、扩展,产品由不到最高50吨级10个品种发展到8吨—450吨级近40个型谱群,国家重点专利技术已达百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累计获得了10余项国家级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新品推出速度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在各级产品中构建了差异化领导地位。 

  16吨—80吨产品创新运用“圆弧型紧凑式臂头、全覆盖围沿、整机优化”等数十项先进技术,成为引导国内外各细分市场需求的主力机型。拥有汽车式底盘、最新吊臂技术特征的100吨、130吨起重机,更引发了国际市场吊装理念的变革。底盘悬挂系统、单缸插销自动伸缩吊臂系统等高端技术的全面突破,使160吨、200吨、240吨、300吨全路面系列起重机得以全面逼退同级别进口产品。 

  “中国可以研制自己的百吨级高端产品!”徐工重型的成功还带动了产业由“高能耗、小吨位、低品质”的低端价格竞争向追求“环保、大吨级、高可靠”的方向转变。 

  “以产业多元化推动核心技术深化发展”。2006年,徐工重型开始全面推动以臂架机械为主体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借助起重机强大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有步骤地对泵车、履带吊、举高消防车三大延伸产业实施专业化剥离,不断深化在泵车布料杆结构型式、履带吊超起装置、消防车双伸缩臂折叠臂架结构等核心技术成果,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丰满了三大产业主力机型、40米泵车最优的适用性、450吨履带吊最强的吊重性能、68米登高消防车“亚洲第一高”以及高端技术运用,确立了各自独有的市场和技术地位,也推动了起重机在结构应力分析、液压电气控制等基础技术的深化与拓展。
 
  品质规模构建全球市场新局 

  2004年徐工重型的产销量已达到“全球第一”的水平,但呈现的是往中国市场一边倒的状况,国际市场依然在德、美、日三大企业的强势掌控下。 

  “如果不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即便是在全球市场需求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当冠军,也依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最大’”。 

  根据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国际化发展思路,徐工重型全面更新制造系统,加快对专业客商技术改进需求的反应速度,提高规模运营品质,“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成效显著”。
 
  持续投入,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制造系统。徐工重型持续实施高效率技改投入,使工厂面积扩展到35万平方米,引进了80多套高端进口数控设备,全面理顺大制造流程,重整工艺布局,实现了板材加工数控化、焊接手段自动化、装配、涂装流水作业、检测手段高端化的变革。通过引入在行业颇有争议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机械不可能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质疑声中,徐工重型实现了精益生产在信息化管理基础上的建构,推动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的高效衔接,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达到了统一顺畅。 

  2006年底徐工重型再次梳理流程,重组机构,将工艺管理纳入制造大系统,实现了设计与生产的完全融合,形成科学的、高品质、高效率的制造平台,整个制造系统迈上了世界级的高度。 

  持续改进,以最快的速度优化产品品质。2005年徐工重型迎来了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际高端客户的大宗定单,同时也迎来了企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改进改装工程。 

  “这等于是对整个技术系统设计资源的重构,但这肯定是品质升级的机会。”在行业厂家全力抢抓需求高峰期的时候,徐工重型抽调精干专业人员,沉下心来,积极研究并满足国际高端客户对产品的各类改进改装需求。到目前为止,徐工重型已完成来自澳大利亚、巴西、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改进改装需求累计达300余项次,赢得了用惯“德国制造”的国际客户的好评。2006年底,徐工重型起重机、泵车顺利通过欧盟CE认证,一举拿下奥地利、荷兰、德国、美国客户共百台定单,贴有徐工标志的“中国制造”将全速进入国际巨头的“家门口”。 

  “在规模拓展的同时持续提升运营品质”。作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300家主机企业之一,做大做强,始终是徐工重型的追求。 

  徐工重型在业内是第一家突破10亿元规模的企业,也是第一家突破20亿元、40亿元、60亿元的企业。目前,企业已经运作在80亿元的规模之上,为了保持企业运营效率和反应速度,推行战略内审管理,围绕公司“十一五”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的市场、质量、技术创新等七项职能战略纵向承接市场目标,横向之间相互促进,将经营压力分解到了每一个岗位,实时监控各个职能的作用效果,使企业各方面资源全部集中到推动战略发展的快速响应上。
 
  2007年一开局,徐工重型创下开门红新业绩,以单月销量700台、销售收入7.2亿元创下全球新纪录。
 
  张玉纯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得以发力全球市场的强大后盾,推动本土产业规模品质的全方位提升,是民族工业在全球市场胜出的关键:“根据王民董事长的国际化发展思路,到2010年,徐工重型的战略发展目标是10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同等级的运营品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0%,国际市场希望达到30%以上。”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