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 科技物语
当前,自动驾驶处于尴尬的境地:一主面,自动驾驶是前沿技术,谁走在前面,谁的创新能力就会获得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因为不能落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自然有限,谁又有如此多的钱可烧。本文从融资角度进行分析。
一、热潮背后的隐忧
这几年,自动驾驶的话题越来越热,不管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在积极投入和布局自动驾驶。2021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小米和各大车企先后亮剑自动驾驶。目前,自动驾驶行业既有百度Apollo、Waymo这类科技巨头之子,也有小马智行、AutoX这般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更有百年老牌车企。
产业是表象,资本是推手。2021年自动驾驶行业迎来新一轮融资热潮,滴滴、pony、momenta、文远、智加、图森未来、嬴彻、驭势、地平线等公司都获得融资,5个月内9家公司共融资34亿美元,众多参与者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起新的冲刺。
国外公司融资情况也不错,Waymo已获得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其它投资机构在内的两轮投资,募集资金金额共计47.5亿美元。通用汽车支持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Cruise等也受到资本市场关注。4月,Cruise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获得了来自沃尔玛等公司的额外投资,总共融资27.5亿美元。
水涨船高的还有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Pony.ai最新估值达到53亿美元。文远知行C轮融资20亿,估值超200亿。滴滴自动驾驶已完成三轮超11亿美元的融资,最新估值约为60亿美元、本来,随着滴滴正式上市,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压力也将相应减轻,但目前国家对其进行的数据安全核查,又给其自动驾驶带来变数。
曾经,大家认为自动驾驶会有一个巨大的未来——哪怕是很少的收入,市值也可以上百亿美元;2017年资本,拿一本简历就可以融资,到2019年,行业降温,2021年,又现融资潮。
但这次融资热潮背后,却存在着隐忧。一些财务投资机构对自动驾驶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正处在从完全支持到态度分化的节点上,投资机构是越来越理性了,资本市场的选择对象也会变得更加挑剔,关于自动驾驶的思考逐渐回归技术本源,对其商业价值的判断更加冷静与务实。
自动驾驶细分技术领域路线纷繁复杂,很难断定哪个技术会成为未来主流,这些也给投资者带来大量的困惑。
实际情况也不容乐观,5年来,各大机构已经投进了不少钱,但收效甚微。曾经万众瞩目的百度自动驾驶,却再难有花团锦簇的场面。今年3月,百度在宣布成立集度汽车后,选择了在香港二次上市,遗憾的是,首日股价遭受破发。
4月15日,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登陆纳斯达克,但在上市当日,遭到破发,截至4月19日其总市值从约85亿美元跌至74.14亿美元。
国外自动驾驶公司情况也不太乐观。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曾经下调对Waymo的预估估值,由1750亿美元下调至1050亿美元。再譬如Uber 的自动驾驶部门ATG,2019年的收入为4200万美元,亏损却为5亿美元。
正因如此,Uber、Lyft无力继续支撑难以填补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资金,选择将自动驾驶业务以远低于估值的价格出售。过去五年,不少公司因各种原因黯然离场。
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是一片蓝海中的蓝海,应用市场达万亿级,必将打破传统汽车行业诸多的规则和界限,引发汽车价值链重构。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何况还有政持的支持,欧盟计划2030年步入完全自动驾驶社会。德国已经通过法案,将于2022年起允许L4级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出现在公共道路。而我国发改委等十一部委早在2020年便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这是能彻底改变人类的技术,大家对自动驾驶的期望值非常高,但落地的不易,注定了它是一个烧钱的赛道,是看不到尽头的投入。
二、非常烧钱的赛道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研发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支持,甚至1亿至3亿美元的融资都做不了什么大事。对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这个行业太烧钱了,技术的完善,需要足够的资金弹药。
有人说,自动驾驶需要真金白银无底洞似的投入,此话有一定道理,自动驾驶的竞争是一场融资的马拉松比赛。
自动驾驶公司Waymo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赖其母公司谷歌的输血。截至2015年,Waymo已耗费谷歌共 11 亿美元。连续烧钱12年,强大如谷歌,也不堪重负,谷歌在2019首次放开对Waymo的融资控制,允许Waymo寻求外部资金。拿华为来说,自动驾驶领域的团队一年的投入大概有10亿美元之巨。
自动驾驶极低试错容忍度的技术要求,以及看不见尽头的研发投入,皆有可能使初创公司陷入困境。因此,自动驾驶乃不易之地,稍不留神或将全盘皆输。
自动驾驶一直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赛道,目前开始向头部玩家集中,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头部企业更容易拿到资本。资本试图加剧行业的洗牌、分层,把一线和二线(团队)的差距继续拉大。然而行业要出现分化,需要持续的投入。
自动驾驶是一场门票昂贵的创业竞赛,融资短暂续命之后,如何落地以实现自我造血,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实际情况是一直处于研发和测试阶段,在真正进行商业化运营之前,不会真正产生有规模的用户价值。
自动驾驶任何场景要取得比较大的成绩,都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对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将要花的钱融到手。
在周期下,早期投入的资本想要退出,无非两种方式:要么被投企业IPO,要么企业加速量产,营造大热环境,新投资者进来接盘。后者遥遥无期,这也是自动驾驶公司着急上市的主要原因。
上市背后,是自动驾驶对于资金的消耗。自动驾驶公司谋求上市,一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二级市场可以通过定增、发股、发债等方式来融资,其实是有更多元化融资的选择。
如何在资金告急之前,实现产业化突破,或者通过IPO打通二级市场的融资通道,成为自动驾驶公司集中发力的方向。
三、产业资本入场
在2021年的今天,几乎每一家强势车企都已经决定自研自动驾驶系统。这是一个长长的名单,除了特斯拉之外,还包括大众、丰田、福特、通用、小鹏、理想、蔚来、百度、小米等绝大多数“车企”。
2021年1月,蔚来汽车发布了该公司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蔚来ET7,据该公司CEO李斌透露,该款车型的硬件能力将可支持L4级自动驾驶。其它主机厂电动化后将加速与自动驾驶的结合,如梅赛德斯、现代等。
产业资本的加入,不仅有老牌车企,更有跨界企业。如做无人机的大疆创新,正式官宣进军自动驾驶。首次官宣即是交货,以大疆车载为名,提供智能驾驶服务——涉及智能驾驶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等。用汽车领域的角色划分,即一级供应商Tier 。
产业资本的加入,使自动驾驶硬件系统的成本正在被规模效应大幅拉低。在2015年,一颗激光雷达的价格大概是7万美元,一套自动驾驶硬件系统的成本通常以100万元人民币计算。在2021年,一颗高性能激光雷达的价格正在逼近1000美元,整套自动驾驶系统的硬件成本正在被控制在7万元左右。
产业资本不仅亲自下场,对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投入也在加强。在这一轮融资中,车企承担了更重要的角色。近期融资中,Pony.ai获“共和国之子”一汽的战略投资;中国最大客车企业宇通汽车向文远投入了2亿美元;momenta.ai获上汽、丰田和博世加持;地平线则获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东风资产、舜宇光学、星宇股份等汽车上下游公司投资;智加的近期融资中,领投方包括万向汽车技术风险投资——万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宁德时代宣布以191亿元的上限投资上下游之后,于2020年11月领投了卡车自动驾驶嬴彻;驭势科技近期融资的领投方包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技术型自动驾驶公司也主动与汽车上下游企业开展紧密合作。百度Apollo、文远知行、AutoX等技术型公司近期都与主机厂合作,共同开发或者生产无人车,以降低无人车队成本。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与车企广汽埃安达成合作。
与政府合做也在进行。今年3月,蘑菇车联与衡阳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智能终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城市级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化运营。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
总之,产业资本无论是亲自下场,还是领投自动驾驶公司,都是行业里的好消息,不仅弥补了创投资本的不足,更有丰富的场景与长远的打算。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