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业步入成长时代产能过剩添烦恼

来源:中国工业报 | 2006-04-13 09:19
    因连续7年的高速增长,叉车行业成为中国工程机械成长性最好的子行业,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005年中国叉车市场实现7.5万台的销量,社会保有量已达34万台,预计到2010年中国叉车年产销量将超过12万台,直追装载机总量,从而成为工程机械另一大类产品。
  受人追捧的产业
  据了解,叉车市场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即便在工程机械行业受到宏观调控影响最为严重的2004年亦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虽然2005年增速有所下降,但仍超过同行业平均增长水平。据专业协会统计,今年2月份其增速已达到22.7%,专家因此预测2006年叉车市场仍将会有不俗表现。
  正是因为叉车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入者。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动工业车辆分会统计,目前各类叉车批量生产企业已接近80家,国外品牌(合资或独资企业)达到15家。同时,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在逐步进入,中联叉车公司总经理赵已铭举例说,汽车行业的江淮汽车,据闻2005年已销售2000多台叉车,属于来势很猛的后起之秀;农机行业的福田重工,在进入装载机行业后一年内就将产销做到了3000台,这是个擅长介入新领域并依靠集团产业化优势整合产品营销的企业;还有重汽集团,好像也在准备上叉车项目。
  赵已铭说,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表明大家对叉车产业的未来业务十分看好。他认为,今后可能要年产超过3000台,才能在市场及行业中站住脚。另外品牌的效应在用户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产品结构不理想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动工业车辆分会秘书长苏恩一先生介绍,中国叉车产品销量超过1000台的地区目前仅有14个。其中广州是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国内最大的叉车业代理商也在广州,这表明叉车产品的市场分布并不均衡。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雷晓卫则认为,中国叉车产能已然过剩,2005年的市场表明了这一点:各类企业产能累计超过20万台,但市场销量不到7.5万台。而且2005年的叉车产品出现价格下滑,有些型号被卖"滥"了,不适合市场需求。他认为,丰田叉车将产量控制在总量的80%,同时调整产品结构,也是有意刺激销售的做法。
  此外与欧美市场电动叉车占据75%以上的格局不同,目前国内叉车市场仍主要由电瓶、燃气等四大类构成,电瓶类叉车近几年在国内并未得到较大的发展,表明国内市场的环保节能意识仍然不强。
  但近年来,随着叉车业的发展,叉车产品的种类与型号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都在明显向着多品种方向发展,以合力叉车和杭州叉车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自主开发与研制生产的能力都很强,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必须扼制低价竞争
  国内叉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首先,目前叉车行业的信息交流、采购合作的平台尚未得到很好的构建,中国市场面临国际化竞争,但是有关国际叉车行业的最新技术与走势,最新产品、最新配件和原材料的动态交流渠道不畅,特别是对国内企业而言,这种局面有待改善。
  其次,用户反映近年来的叉车产品竞相降价,一些行业排头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的后果是,损害了使用者的利益,造成价低质次产品在市场中的出现。同时企业赢利水平不断下降,年销售收入近2万台的企业,仅以6000多万元的利润做了总结,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已进入的十几家外资合作品牌中,其销量已占到了国内市场的1/3,随着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加剧,这些企业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下降。
  业内专家认为,这种价格竞争的迹象目前在业内有所抬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赵已铭等呼吁,叉车绝不能走装载机等产品的老路,靠低价竞争拓展市场,这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老龙头呈现疲弱之势
  据专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叉车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合力叉车与杭州叉车这两大龙头,2005年市场销量分别达到2.3万台和1.8万台,占据了市场近60%的份额。
  但叉车业行业普遍存在的制造设备落后与生产能力不断扩张之间,呈现较为突出的矛盾。这也为后来者的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排名居前的国内五家企业中,杭州叉车是最早的改制企业之一。当年轰动业内外的改制模式,成为杭叉引领行业和市场的主要动能之一。包括一些行业权威专家在内,当时对杭叉的好评如潮,断言杭叉即将成为未来的行业领袖。在最初的两三年时间里,杭叉也果然不负众望,曾经以迅猛势头直追行业第一,给竞争对手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时至今日,形势却出现了逆转,杭叉与竞争对手之间原本缩短了的距离,在2005年再次被拉大。
  针对这种状况,杭叉认为,老对手合叉将其合资公司TCM、购并企业宝叉以及第二分厂等子公司的产销量全部加起来数字,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领先。但此种辩解,业内人士并不完全认可。他们认为,近年来的亦步亦趋跟随战略以及并不十分成功的股份制改革模式,才是导致杭叉没有理想市场表现的直接原因。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