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法官”指导老人在线庭审 区块链技术帮“唐家三少”维权
打官司的当事人不再需要亲临法院,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利用零碎时间参与诉讼活动,“哪怕出国旅游也能抽空手机上打个官司。”从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到智能服务终端,从区块链技术应用到AI法官上线……近两年来,杭州、北京、广州先后成立互联网法院,伴随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也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
互联网法院曾被寄予对传统审判方式“革命性的重构”,在线庭审、异步审理等新的审判方式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诉讼平台用户数据安全性、技术是否中立等问题也给互联网法院带来挑战。
10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面依法治国论坛暨实证法学研究年会(2019)上,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齐聚高峰论坛,与专家学者就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等话题展开对话。
审判模式“革命性变革”
“3万多件案件没有一本纸质卷宗”
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成立,仅一年后,北京、广州又先后设立互联网法院。成立至今,三家互联网法院各有哪些新的探索?
首个互联网法院“掌门”杜前率先发言。回顾成立之初,这位70后女院长坦言,首个互联网法院落户杭州,与浙江互联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杭州是移动支付之城、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企业集聚,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下,才产生出新的司法需求,也催生了首个互联网法院。
成立两年多,杭州对互联网审判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一是全流程在线模式,突破了物理的法定空间的意义;二是创设“异步审理”,让法官和当事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庭审;三是将人工智能引入诉讼当中去,辅助法官自动生成裁判文书。
张雯更习惯于将互联网法院称为“司法改革信息化、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先行者”。北京互联网法院建立的电子诉讼平台,可以实现从立案、送达、调解、开庭等各个环节电子化,“3万多件案件没有一本纸质卷宗。”同时,该院还同步开发了手机及PC端的两种诉讼方式。
颇为特别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还推出全球首个“AI法官”,可以就简单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南都记者了解到,“AI法官”还曾指导一位80多岁的网购老人在线立案庭审,让老人在家就打了场官司。
“广州互联网法院与北京互联网法院拿到的是同一张‘准生证’,也是第二批设立的互联网法院。”执掌广州互联网法院的张春和认为,互联网法院审判机制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三家互联网法院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有责任共同研究创造出新的互联网审判机制规则。
谈到广州互联网法院创新之处,张春和说,广州互联网法院创新推出了智能服务终端、类案批量智审系统等。
异步审理是否科学?
技术可解决“望闻问切”的问题
打官司的当事人不再需要亲临法院,“哪怕出国旅游也能抽空手机上打个官司”。上述试想在互联网法院变为现实,2018年4月2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启动全球首个异步审理模式,并发布相关规则。此后,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也相继开展了类似的探索。南都记者了解到,由杭州互联网法院首创的异步审理是将涉网案件各审判环节分布在法院诉讼平台上,法院与原告、被告等诉讼参与人在规定期限内按照各自选择的时间登录平台以非同步方式完成诉讼的审理模式。
异步审理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引发学界对其科学性的质疑。
论坛现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亚新就对此接连发问:庭审是审判中特殊的一环,要求公开、直接、言辞原则等,而异步审理会导致公开、直接性都要“打折”怎么办?异步审理时间长,甚至会使整个诉讼程序碎片化,在线的便利性受影响该如何解决?
“异步审理是信息化带来的审判场景,会把打官司的‘打’字变得柔和,不会把所有的力量集中于一次的庭审过程中去。”张雯对此解释,庭审中,当事人和律师的压力极大,甚至会进行证据突袭,或是进行证据设伏,甚至证据不真实。但如果把整个战线拉长,公众可像阅读文件一样在网上参与庭审,也是司法回应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创新。
此外,张雯还提到,无论是庭审纪律、律师着装、言辞规范,异步审理与传统审判方式没有区别,都可以通过当前的技术解决“望闻问切”的问题。
她还透露,为进一步推动网上审判的规范化,北京互联网法院还将与北京市律协合作推出“仪式化的互联网法庭”。“在保留庭审实质化特征的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互联网的新审判模式,这是符合互联网生产规律的。”
而在杜前看来,正是因为现有的诉讼模式不再适合互联网、新经济业态的发展,杭州互联网法院才创设出异步庭审的模式。
张春和对此表示,为维护在线庭审秩序,广州互联网法院制定了相关规定,遇到发展中的新问题,也需要用互联网思维看待互联网法院。“互联网法院设立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司法探索,就是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需要改革意识和深入实践。”
区块链技术是否安全?
实现电子证据的取证、存证、验证
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向线上迁移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大量涉网纠纷。但许多纠纷因为电子证据认定难、维权成本高,只能不了了之。
为解决上述问题,司法“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这一技术在三家互联网法院的率先应用,可以让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播和使用实现全流程可信。
区块链技术是否安全?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证?
张雯对此回应称,当前法律明确规定电子证据是可以作为证据提交的,但现在技术的迭代性让证据的瞬间篡改变得非常容易,司法区块链的应用恰好解决了上述问题。
“北京互联网法院从挂牌之时,就主导发起建设了‘天平链’,也是区块链的司法应用场景。不仅实现了电子证据的取证、存证,还实现了及时的验证,极大提升了司法效率,也解决了上链以后证据的真实性问题。”张雯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8日,“天平链”已接入18个应用节点,跨链存证数据量已达上千万条。已有221例涉“天平链”证据的案件,目前尚无一起案件对“天平链”取证的证据真实性提出质疑。
张雯透露,当前北京互联网法院也在跟专家学者进行区块链的接入标准、管理标准、技术应用标准范化工作。
区块链技术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如何应用?杜前举了一个实例: “中国网络作家村”坐落于杭州,著名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等都是网络文学村的签约作家。这些网络作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作品发表以后,屡屡被盗版侵权,但因为诉讼复杂,举证质证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往往会放弃维权。而在杭州互联网司法区块链上线后,网络作家要发表作品的时候,就可以以哈希值的形式把作品提交到平台,一旦有纠纷发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哈希值进行比对取证,极大减小了维权成本(哈希值,即HASH值,是通过对文件内容进行加密运算得到的一组二进制值)。
畅想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应用,张雯引用了一位美国专家的比喻说,“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应该像我们的基础生活来源一样,像煤、电这样简单,复杂的技术过程都是由科研人员在后台完成的。对于应用方来讲,你就像打开水龙头、打开电灯一样,实现瞬间的校验。”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