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牵引性工程,对于补齐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扩大农业有效投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消费“双升级”意义重大。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到什么程度?我国应如何加强发展?
《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研究报告(2020)》显示,国外冷链物流发展较早,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各式生鲜冷冻产品开始以商品的形式在日本、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呈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冷链已经形成了从果蔬采摘、禽畜屠宰,到食品饮料的制造生产,最后配送到各个社区的连锁超市直至进入家庭的一体化运作体系。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在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能够把控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方向,实现从传统冷链物流向现代冷链物流的转型,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报告》指出,国外冷链物流呈渐进式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冷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起源于制冷机,电冰箱和冷冻剂的发明,自此得到了迅猛发展。从此制冷技术逐渐走向规模化、工业化,1908年,工程师AlbertBarrier在1908年,首次使用了法语冷链这一术语,冷藏链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冷链物流逐渐发展成熟,运输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制冷技术和运输设备更加先进。然而,由于这一时期仍处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冷藏食品零售业刚刚起步,零售商对冷链物流的效率要求较低,运输设施相对落后,因此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和配送衔接不够完善。
第三阶段:冷链物流已经发展成为多品种、小批量、标准化和法规划模式。冷链概念已经从“产地预冷—冷库—冷藏运输—批发站点冷库”变为“产地预冷—冷库—冷藏运输—批发站点冷库—零售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此阶段冷链物流已经基本成熟。
目前,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前,冷链物流体系就已经细化得非常完善,并通过国家标准的严格执行,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研究报告(2020)》
中农富通于2020年 发布《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研究报告(2020)》,该报告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中农富通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编撰。报告分析了我国蔬菜、水果、肉制品、水产品四大类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解读了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冷链六大类主体的发展情况;借鉴了日本、美国、荷兰六大发展模式,对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各环节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各地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案例借鉴。
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p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前,现有的冷链物流就已经细化得非常完善,国家标准的严格执行,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有了线下冷链物流的支撑,反过来更推进了电子商务的进步。
日本
日本蔬菜水果的筛选、定级、冲洗、预加工、包装、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冷链保鲜早已贯穿始终。相关冷链的研究也在持续完善,例如对于运输中的温度调控、湿度管理、低温流通设施的建立以及冷链机械的开发等。农林水产省牵头建立的低温流通推进协会,制定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走向规划,还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境范围,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
美国
美国建立了蔬菜冷链流通体系,在比较完善的全国性的蔬菜生产分工体系上,建立了追溯系统和全程冷链配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德国
德国98%的生鲜农产品从原产地到加工厂再到销售网点,全程都处在要求的温度环境中,冷库中的主要制冷设备完全通过电脑实现精细控制。生鲜蔬果100%实施分等级包装方法,流通市场中所有的生鲜肉类都置放于相应的严格冷藏温度环境里。
加拿大最先建起一整套由空运、陆路、铁道、水路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复杂而高效运转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载体资源之间巧妙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了低温控制,使得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小,并有效降低了由此所引起的污染。该网络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保证将加拿大的蔬果损耗控制在5%以内,其物流成本不到30%。
我国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发展?
加强宏观政策和政府支持力度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在职责范围内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如加大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金融支持,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二是通过制定行业法规、国家标准,保障冷链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如冷链能耗和效率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等;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的追溯体系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四是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适时提高准入门槛。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实现新技术的应用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加工方面,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在冷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延长保鲜期;在运输装备方面,公路运输灵活便捷,装卸环节少,可实行“门对门”的服务,减少损耗,铁路运输要实现冷藏箱与铁路冷藏车的无缝隙衔接,提高铁路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另外,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也需要新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和监管机制的完善
我国冷链流通产业由于缺乏统一的全国数据采集和监管平台,冷库、冷车数据采集设备制造商衔接不畅,导致冷链全链数据无法无缝对接,造成冷链不成链、冷链断链的现象极其严重,加之缺乏行业国家标准,对前端冷库、冷车的数据采集节点标准不统一,数据联网直采没有实现,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无法保证,行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甚至造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尽快建立冷链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国外的冷链物流之所以做得如此的好,一方面是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和行业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企业受到了来自社会多方面的监督。加大监督力度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手段之一,要确保冷藏食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
加强冷链物流人才体系的培养
冷链物流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政府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制定详细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劳动部门要对在岗从业人员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和管理技能,对冷链物流企业负责人要定期开展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冷链物流的认识;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要积极开展好冷链物流研究,做好校企对接,加大物流专业学生培养力度,从微观上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虽然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我国农产品消费体量的不断提升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进口食品的生产商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商业价值对冷链流通的标准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将迎来利好。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