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爆”或许不会是常态,但是中国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的巨大需求肯定将是常态,中国越来越大的购买力肯定将是常态,中国不断集聚放大的市场潜力也肯定将是常态。这就是中国经济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应对一切挑战的底气所在。
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去哪里投资。这就是市场经济,这就是经济规律。美方一些人“命令”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并在美生产”,让不少美国企业感到震惊并遭到不少企业的反对。有违经济规律的行为,必然会伤了企业,也伤了企业的发展生态。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宽广到足够容纳更多的外资企业来此受益,也需要更多的外资企业参与其中,和中国一道发展。
我们看到,仅今年上半年,德国零售巨头奥乐奇的中国首店正式落户上海;美国沃尔玛时隔9年在上海开出了第二家山姆会员店;百事公司在中国西南地区德阳投资5000万美元建新厂,目标直指赢取该区域休闲食品和饮料市场……
数据也显示,在当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外商在华投资逆势上扬。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300多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
这是一个近14亿人的大市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这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样。
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文件,为挖掘消费潜力增强消费者信心营造了良好环境。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比如,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等,无一不是在创造新的巨大市场。试想,有近6亿农村居民的中国,如果农村消费起来了,会是个多大的市场;如果城市的夜经济发展起来,吃的玩的又会是多大的市场……
没有企业会无视和舍弃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纷纷涌入,也给国内的企业带来了信心。身边的市场这么大,关键是看企业自身有没有能力,抓住机会,赢得市场。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企业,也是如此。(以上转载自经济日报)
[小编感言:在大智慧、大数据、大物流的有利条件下,大市场的形成为消费物流带来了更多更快的便利,中国市场曾是诸多外商降底条件都想要进驻的地方,对于那些本已在我国国土上尝到了甜头的外企,还故作姿态的少数“外商”哈,您还能抗多久,肉不出在你身上,您还真没切肤之痛呀]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