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我国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做出“当前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的战略判断后,开始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周边地缘安全和经济繁荣区域发展上,《中马联合声明》就是这一战略判断的落地,表示着中马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借此东风,物流出海马来西亚将有怎样的机遇呢?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呢?
一、中马合作开新篇
我们常说出海东南亚,然而东南亚有11个国家,各国的情况不同,选哪一个呢?马来西亚无疑是最有优势的国家。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崛起,马来西亚作为该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之一,正逐渐成为全球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热门投资目的地。
我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马来西亚是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202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到2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心脏地带,是东盟潜在新市场的重点区域,正积极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的重要门户,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
在特朗普政府发起面向全球的“对等关税”大战背景下,4月17日,我国与马来西亚发布《联合声明》具有战略意义,寻求构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以亚洲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以稳定、可持续的区域合作,抵制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和滥征关税。
中马联合声明是一份国家级的产业路线共谋,是一次未来十年产业秩序重构的擘画。新质生产力成为中马战略协同的核心表达,一个新的合作范式正在建立,把国家战略、企业布局、人民生活与平台规则拉入同一个共同体模型里。
两国将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旅游经济四大重点领域,拓展未来经济合作,实现产供链、价值链、数据链、人才链深度互嵌互融,推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互补发展,这为我国物流出海马来西亚指明了大方向。
两国将组建一个可信赖、能迭代、求发展的双边操作系统,以产业标准、应用接口为抓手,不仅单点突围,更是系统协同。这标志着中马合作的思维框架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出海大马要遵循一个新叙事:中马这次不是“再次合作”,而是开始“重新构建”。
当前,马来西亚正处在再工业化与吸引新资本的窗口期,对中国企业有很高的接受度,《中马联合声明》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明确的信心背书,中马合作迈入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迎来了出海新窗口,
美对华贸易战,直接或间接地催生了全球供应链的不断重塑,中企要规避美国对供应链的施压,马来西亚是不错的一个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一个相对中立的国家,不管对西方、中国乃至整个全球南方都保持着友好关系。因此,中马形成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为经济合作搭台唱戏,而是共同面对全球的严峻挑战,成为共同应对美国高关税的合作样板。
中国是全球物流产业的核心参与者,中国物流正以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区域化策略抢占全球市场。RECP生效后,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物流企业的第二增长极,而今天,在多维度地发展中马双边关系的情况下,物流类项目仍受欢迎,但在布局上,不仅盯大城市,更应看中部、东部增长潜力。
马来西亚的物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预测在2029年增长至3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90%,且目前尚未出现垄断性企业,这为中国物流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二、物流布局要升级
两千字的中马联合声明,30项合作重磅落地,改写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格局,物流出海大马,要融合到这些改写的规则中去。
1、从产业转移到系统重构,驱动物流发展
《中马联合声明》的发布,使马来西亚再次成为中资企业出海关注的热点区域,然而这次,不是为了产业转移,而是为了新战略落脚。
过去,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突围,本质是一场“产业链集体迁徙”,有人工成本低的想法,也有绕过贸易壁垒的考虑,当地出口美欧关税较低,比如吉利在当地制造的右舵车型,规避了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12%关税;比亚迪凭借马来西亚制造的电动大巴,以0关税攻入澳大利亚市场。
而且在亚洲及东盟内也享有关税红利,比如马来西亚制造的电动车出口东盟享0%关税(中国原产地为20%),奇瑞借此在泰国市场份额从3%飙升至12%,单车型年省关税成本2.4亿元。长城汽车通过马来西亚基地向日本出口电动车,关税从15%降至5%。
而今天,美国对我国加征的“对等关税”已高达245%,使产品出口美国几无可能,而马来西亚为24%,则关税可在承受范围之内。
然而,今天《中马联合声明》背景下的产业转移,着眼点不是产业转移,而是升级。对于马来西亚来说,不是再做一个便宜的制造商,而是要成为区域中的系统构建者;不在乎投资金额,而在乎机制;不是要造产品,而是要重构系统,形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从而摆脱低端制造业,转向创新和制度性话语权的争夺。
对于中资企业来说,马来西亚不再是传统的低成本制造地,而是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政策先行试验场、产品多元验证场,要考虑的出海的产业位序在哪?落地的资源协同在哪?
中马看清了彼此的短板,也看清了彼此能给的价值,中马两国产业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是我国企业出海大马的逻辑,也是我国物流在此布局的基础。
马来西亚是我国第三大原油进口国、第四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第二大成品油进口国,此外,棕榈油脂、铜及铜制品、铝及铝制品在我国进口额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也可能你想不到,马来西亚也是我国第二大集成电路进口国,第三大集成电路出口国。
物流连接制造和消费,决定流通效率,影响贸易分工,我国物流企业的出海正加速渗透在中企出海道路中,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传统制造业,概莫能外,而在马来西亚,物流则要渗透在马亚西亚的产业升级中。
2、企业落地大马方式变化,将影响到物流的布局模式
物流出海,实质上是服务出海,是为企业的出海服务的,企业在马亚西亚出海方式的变化,将影响的物流在这里的布局变化。